新冠肺炎疫情發(fā)生以來,作為高新轄區(qū)唯一公立醫(yī)療機構,老莊子鎮(zhèn)中心衛(wèi)生院被確定為新冠肺炎密切接觸者和間接接觸者醫(yī)學觀察定點醫(yī)院。截至目前,該院已接收來自轄區(qū)街道辦事處、三女河辦事處、慶北辦事處留觀人員21名,每名留觀人員需至少隔離14天。
在二層住院部的護辦室里有四個晝夜忙碌的身影,走近她們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雖然在防護口罩、帽子的遮蓋下看不清容貌,但她們同樣有著一雙熬紅了的雙眼和堅毅的眼神。是的,她們就是基層防控一線的護理部四姐妹:鄭杰、王亞、李穎慧、馬金華。
四姐妹都是80后,也都是孩子的母親,孩子最大的六歲,最小的才兩歲,雖然孩子們年齡不盡相同,但相同的是從1月25日,隨著第一名新冠肺炎密切接觸者到院留觀算起,20多天里孩子們沒再見過媽媽。夜里,留觀人員都進入夢鄉(xiāng)的時候,是四姐妹唯一閑暇的時候。她們拖著疲憊的身體想和孩子視頻,有的孩子已睡下,有的讓媽媽快回來抱自己,有的對媽媽已經感到了陌生......
面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,面對疑似患者的家屬,面對隨時可能會出現(xiàn)的各種危險情況,四姐妹也有對自己可能被感染的擔憂和面對死亡的恐懼,與家人通電話的時候她們克制著自己的情緒,不讓眼淚掉下來。對家人的擔憂她們選擇將壓力自己扛,向孩子許愿,將安慰帶給家人,放下電話的一瞬間自己的淚水奪眶而出......但經過短暫的情緒釋放后,她們又成為大家熟悉的“不計報酬、不論生死”的一線醫(yī)護人員。
鄭杰,是四姐妹中的大姐,36歲,從事護理工作15年,長期從事護理部護理工作。作為一名臨時聘用人員,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,她不僅沒有動搖和退縮,而是選擇了堅守和責任。在防疫物資嚴重緊張的情況下,為了幫醫(yī)院節(jié)省防護用品,她將自己的一身防護服反復利用,進行紫外線、84消毒后繼續(xù)使用,將省下來的防護用品讓給別人,把困難留給自己,方便留給妹妹們。留觀者情況不一,需要每天不定時巡視、基礎護理數(shù)十次,防護服有的時候要穿到生理極限,實在堅持不住的時候,脫掉防護服后發(fā)現(xiàn)汗水早已浸透了衣衫,臉上、脖子上以及手上都留下了一道道壓痕。
王亞,是四姐妹中的二姐,34歲,從事護理工作11年,長期從事護理部護理工作。別看她身形單薄,對待工作的勁頭就像個純爺們兒。在醫(yī)院病房沒有獨立水源的條件下,十幾名留觀人員的洗漱用水需要一天兩次按時送到隔離病房,高強度的體力勞動累得她不想吃飯。由于醫(yī)院條件有限,沒有獨立衛(wèi)生間,只要留觀人員微信群一響,她就需要馬上去處理排泄物。她穿著隔離服從病房將留觀人員排泄物端出,然后對污物進行分類處理并消毒。這就是她的日常工作的一部分,并且每天都要重復進行。
李穎慧,是四姐妹中的三姐,32歲,在老莊子衛(wèi)生院專職從事公共衛(wèi)生慢病隨訪工作。別看她不是專職護理人員,但她有著十年的部隊醫(yī)院護理經驗,護理部人手短缺時她隨叫隨到,毫無怨言。在這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,她毅然選擇了堅守。在工作時接到家里電話,知道爺爺過世的消息,她沒有去找領導請假,而是眼里含著淚水繼續(xù)工作,為留觀人員轉運一日三餐,清洗替換下來的床單,為新入院留觀者做各項準備工作。
馬金華,是四姐妹中最小的,31歲,在老莊子衛(wèi)生院長期從事防疫接種工作,有三年三甲醫(yī)院護理工作經驗。面對疫情防控的召喚,她第一個報名加入到護理部工作中,食物轉運缺人手她就忙轉運,處理排泄物缺人手她就嫻熟地穿上防護服頂上去。面對十幾名留觀人員消耗的日用品廢物,嚴格按照醫(yī)療垃圾的標準進行清理,每天四大箱,打包、扎帶、裝箱、轉運,有時半天忙得連一口水都沒空喝。因為高負荷的工作和壓力以及對女兒的思念,她牙齦腫了,又犯了中耳炎,但她就這樣帶病堅持,疼得受不了就吃消炎藥頂一下。
醫(yī)院領導千方百計為四姐妹調劑休息,但是她們以責任為重,悉心護理每一位在院留觀人員。留觀人員轉運期間,四人滿負荷工作,將護辦準備工作面面俱到。
作為基層醫(yī)療機構,雖然不是爭分奪秒為新冠肺炎患者搶救生命,但作為一線防控人員,她們是離被病毒感染風險最近的人。她們的工作瑣碎而重要,她們既要服務好留觀人員的衣、食、住,又要做好住院部以及個人的消殺、清潔工作,她們用自己的肩膀擔起了疫情防控一線的重任,用實際行動詮釋了“白衣天使”這四個字的分量。